作者:qinpeng
来源:未知
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神医扁鹊著述基本失传。后来有人认为扁鹊或许未有其人,仅仅是一个传说。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想要告诉大家他不是传说!因为扁鹊学派医书,就在成都出土!!!
时光回到2012年,在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葬群,920余支医学竹简和一尊人体经穴漆人逐渐露面,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和中浚、李继明、任玉兰等30多位中医、古籍文献教授、专家组成的“老官山医简”研究团队历经五年的艰苦攻关,已经完成了医简全部文字的识读、注释,将在今年内出版相关的文字整理和校译专著书籍,这些宝贵的医学资料,或许能将中医发展史提前400年!
更激动人心的来了!竹简上多次出现了“敝昔”两个字,这正是古代“扁鹊”的通假字。由此可以确定,这批医简正是失传了的古代名医扁鹊学派的医书!
医简出土后,国内外都引发轰动,日本、美国等地的专家也专程来到成都,希望能够一瞻神医风采。
▲ 发掘现场
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大牛专家团,开展研究项目。920多支竹简,长短、宽窄有一定差别,书写风格大约有五六种,应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但字体特征一致,是介于篆体和隶书之间的字体。
研究人员们认为,这批医简虽然抄写于西汉时期,但通过里面记载的人名、地名以及内容等,初步推测其成书应该是在距扁鹊生活年代不远的战国晚期。
历经艰险破解密码:神医不是浪得虚名
破译神医密码,必先经过一番磨难。
首先就是认字。红外扫描后投影在屏幕上,对竹简上所有的墨迹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包括符号、霉斑等都不轻易放过。有时候一个疑难字,需要多人反复比对、辨识,要耗费数天甚至数十天时间才有结果,但是也有一些,确实认不出了,应当是后来不再使用的了。
整个医简文字大约有2万字。除了《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外都没有名字,研究团队初步将它们进行了分类命名:《敝昔诊法》《诊治论》《六十病方》《诸病》《十二脉》《别脉》《刺数》以及《医马书》。
《医马书》还是迄今我国出土的首部兽医书,上面也许就有着让“萌萌,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这批医书可以说组成了十分完整的中医临床体系,经脉论述、诊断专论、疾病论述、医方、药方等等,还有专门的针灸论述。随意举个例子让你感受下,神医不是浪得虚名:
在医方论述中,就有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60多种病症的近百个方剂,使用的剂型包括汤、散、丸等8种,使用的药物也有近200种,包括如今大家熟知的蜀椒、川芎等等。
与这批医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人体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
约14厘米高的小木人上绘制了22条红色经脉线及29条白色经脉线,清晰可见的穴位点共有119个,并在不同部位刻着“心”、“肺”、“肾”等小字。
漆人模型上的经脉循行路线,正与出土的医简中的经脉内容出自一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些经脉特征,比马王堆出土医简上的经络图还要丰富,跟现代所学的经脉图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扁鹊,真神医也!
《黄帝内经》部分内容都是源自这里
或将中医发展史提前四百年
经过近5年的研究,通过对医简文字进行了5遍以上的全文识读与校正,项目团队已确证,这批医简堪称中医学学术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医学的“元典性”著作,是包括《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的源头性文献。
这批医简的内容与临床关系密切,说明至少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有理论指导的中医临床体系,这比以《伤寒论》为代表的临床体系早了许多年。
不得不提,在中医发展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四川名医辈出,创造多部可称“第一”的医学专著,构成了独特的巴蜀医学文化宝库。
例如大家熟知的《本草纲目》,其蓝本就是宋代成都医生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天回老官山医简出土于四川,更加进一步佐证了当年巴蜀医学的繁荣发达。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下一步团队将对医简中记述的一些医学内容,包括已失传或者被忽视的有效方剂、疗法等,重新进行实证和利用,以更加丰富中医诊疗技术。
医简中所反映的人民对世界的关系的认知,蕴含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内涵等,将进一步揭示中医药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
本文来源:川报观察(尊重原创,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