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 重磅来袭|国办印发医改重点任务 这些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重磅来袭|国办印发医改重点任务 这些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06
2019-06
09:16
作者:吴倩 来源:未知
昨天(6月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明确了两方面重点工作内容,共36项。一是要研究制定的文件,主要涉及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等方面的15个文件。二是要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加强医院管理等方面,提出21项具体工作。下面小泌就从11个方面对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简要解读。

1、健康中国

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并强调过去更关注治疗疾病本身,未来要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这次《任务》就要求制定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
在重点任务中强调要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动员个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促进,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延长健康寿命。包括:一加大对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和血站服务体系机制创新,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既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加强疫苗接种管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等操作规程。

2、社会办医

社会办医在每年的医改中都是一个重点,今年也不例外。《任务》要求制定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文件。
在重点任务中指出: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清理歧视性政策,对社会办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并给予扶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诊所,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3、药品管理规范

近日,关于“急救药”硝酸甘油价格疯涨这一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人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难看出,近年来,药品安全、药品管理等问题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热点话题。因此《任务》中,对药品采购、供应、使用提的最多。《任务》要求制定的15个政策文件中就有4个,包括:
发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制定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的政策文件,
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
制定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办法。
在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中,指出:
一、要加强癌症防治,推进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畅通临床急需抗癌药临时进口渠道。做好地方病、职业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工作。
二、要扎实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加强对中标药品质量、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和药款结算、中标药品及原料药生产的监测,做好保证使用、确保质量、稳定供应、及时回款等工作。开展试点评估,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全面推开。
三、要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完善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妥善解决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的补偿问题。
四、要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易短缺、替代性差等药品,采取强化储备、统一采购、定点生产等方式保障供应。总结评估地方体现药事服务价值的探索和做法。

4、互联网诊疗和医保支付

“5G”时代的到来是医疗服务行业一个新的起点,将把医疗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医保支付的相关管理制度目前在我国仍不成熟。《任务》要求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
在推进落实重点工作中就提出:
一、组织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省级示范区建设,支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继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国家平台和省统筹区域平台建设。改造提升远程医疗网络。指导地方有序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确保医疗和数据安全。及时总结评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尽快形成规范健全的制度。深入推进基层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
二、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继续推进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监管制度。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6、人才培养与管理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医疗机构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这次《任务》就要求制定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加强医生队伍管理的办法。
一、要强化医教协同,完善培养模式,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中高职院校今年扩大招生规模时重点增加康复、护理、养老、家政等专业招生数量,压减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优化调整医学专业招生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入实施健康扶贫。相关资金和政策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5个,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封顶线,鼓励地方研究提出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的支持政策。加强贫困地区县医院能力建设和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支持鼓励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着力解决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缺乏合格医生的问题。
三、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典籍研究利用和活态传承,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体系,深入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完善职称评聘等评价激励制度。

7、老年健康服务

快速老龄化和慢性病是当下中国健康危害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任务》要求制定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也是首次将老年健康列入医改并要求制定政策。

8、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

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一直是从事医务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次《任务》中就明确提出制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在推动落实重点任务中提出:
一、要督促指导各地建立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推动使人员经费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合理水平。
二、要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开展示范和效果评价工作。在部分医院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等因素分配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
三、要建立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按照属地原则,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推动开展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按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要求,规范药品使用。

9、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在经过两年的推行后构架已经初步形成,2019年将会是全国医联体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任务》要求要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
在推动落实重点工作中,指出:
一、要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选择高水平医院支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中西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等相关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在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胆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二、是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升500家县医院和500家县中医院综合能力。指导各地以病种为抓手,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推动三级医院主动调整门诊病种结构,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重点在100个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在500个县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引导医疗联合体特别是医疗共同体有序发展,鼓励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和适度竞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避免大医院“跑马圈地”、“虹吸”患者等问题。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情况评估。

10、医疗保障基金

今年各种打击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专项治理活动持续开展,这次《任务》中,又明确要求制定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将医保基金监管使用纳入立法层面,看来医保问题在今年能得到一个好的解决。当然《任务》同时也提出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文件。

11、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与其他行业的服务相比,既有其相同之处,又有其特殊性,如何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百姓就医的获得感?这是摆在所有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重点工作任务中就提出:
一、要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启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
二、要统筹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及公共卫生等改革集成创新,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选择1—2个改革意识强、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开展试点。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案。
实际上,从上世纪末启动的医改,到2009年的“二次出发”,新医改之路也已经走了10年了。目前,医改已然进入了“深水区”,矛盾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但在矛盾交织中艰难推进,是中国医改逃不掉的命运。当然医改的根本目的为了人,医改的基本动力也在于人。要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就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勇于担当作为,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