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注意——小心是间质性膀胱炎哦!那你们肯定就要问了仨——啥子是间质性膀胱炎嘛?
间质性膀胱炎((以下简称IC),通常发生于中年妇女,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通常每10分钟一次)、尿急、膀胱区或骨盆区域感到压力或胀痛为其主要症状。(来源百度百科)
1、定义
是一个基于尿频、尿急及膀胱、盆腔疼痛症状的临床诊断。国际尿控学会(ICS)更倾向于用膀胱疼痛综合征(PBS)这个表达方式将其定义为在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部位的疼痛,伴随着其他症状。比如:白天和晚上会加重尿频的症状,但又没得尿路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变的证据。
2、病因学
其实关于IC发病机理有一大堆的理论,但都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在众多的假设当中,具有研究前景的是渗漏性上皮理论、肥大细胞激活理论、神经炎性理论,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了慢性膀胱疼痛和排尿不适的自发持续性过程。
1、感染:尽管泌尿系感染可能在某些患者诱发IC的理论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活动性感染参与其病理进程或者抗生素在治疗中起作用看起来都不大可能。
2、自身免疫、炎症:尽管免疫系统仍是治疗的一个目标,但是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自身免疫是导致IC的根本原因。
3、肥大细胞参与:肥大细胞通常是被报道与IC有关,既是IC的一种发病机制,又是特异性的疾病标志物。有研究报道,64%的IC存在肥大细胞增多症。肥大细胞位于膀胱的靠近血管、淋巴系统、神经和逼尿肌平滑肌。大量研究证明IC是涉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的综合征,被激活的肥大细胞在其发病机理中扮演着虽然不是初始的但却处于中心地位的角色。
4、膀胱氨基葡聚糖层和上皮渗透性:确实有一些IC患者出现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和上皮功能障碍很可能是IC的部分表现。
5、神经生物学:神经源性炎症可能是某些IC患者的病因,或者是其他病因引起的结果。这与肥大细胞的中心作用或上皮渗漏学说并无冲突。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与盆底失调相关,导致慢性盆腔疼痛并与IC有关,也可能与创伤或盆腔手术后的IC有关。神经源性炎症学说对于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尿液异常:IC患者尿液存在毒性作用。
7、抗增值因子(APF):抗增殖因子是IC的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它在IC患者的膀胱尿液中发现,而在肾盂尿液中未见。
8、其他潜在因素:如精神因素、淋巴系统和血管梗阻、激素水平、盆底功能障碍等。
3、病理学
IC是个除外性诊断,组织病理学最多只对诊断发挥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