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外二科
来源:未知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患者抽血或者输液拔针后,时不时转动手腕,看看血止住了没有,如果没有,时不时的在揉一揉、搓一搓,然后再重新夹紧,重复步骤,来上几个回合,最后觉得应该是止血了,棉签一扔就完事了。过不了多久,发现怎么拔针的地方居然紫了,偶尔还会酸痛酸痛的或者起个脓包。其实,这是因为你没有使用正确的按压手法。
今天川泌就向外二科护士长卢雪梅请教了一番,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那些拔针后,你不知道的事!
对针眼的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扎完针后只有一个针眼,因为看得到!实际上,穿刺时有两个针眼,一个是你看得见的皮肤针眼,还有一个是你看不见的血管针眼。而这两个眼,往往因为操作者的手法、扎针时的角度、皮肤脂肪的厚度还有血管距皮肤的深浅程度这些方面的不同,使得不是所有的针都可以同时进入皮肤和血管,有的时候,针进入皮肤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小段距离才进入血管,也就是所谓的血管针眼。往往这个时候,习以为常的按压方式就只是按压了皮肤针眼,而略过了血管针眼。这个时候你弯手,不能有效止血,反而更容易引起皮下淤血。
到底为什么不能转动手部呢?
因为有效降低静脉采血后按压时血管内压力,可以有效减少血液从血管针眼渗漏导致皮下淤血(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手部淤青) ,当你弯着肘部时,阻碍了肘部静脉回流,因而增加了肘部静脉的血管内压力,故血液极易从血管针眼渗出,形成皮下淤血,也就是你看到的抽血部位淤青。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橡皮水管破了一个小小的洞,如果你把破洞的前后屈起形成一个夹角,即便你堵住了小洞,水也会由于前后挤压的力从小洞泄出来,而当你把橡皮水管平放,堵住出水点,它就还是朝原来方向继续流动,不易从出水点泄出。
如何才能正确按压?
防止皮下淤血,有两种简单的小方法:
方法一——纵向大面积按压法 拔针后,用另外一只手的整个大拇指纵向按压住被穿刺的血管,拇指方向与血管平行,这样能够加大受压面积,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也可以采用无名指、中指、食指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此方法也是为了增加按压面积,避免血液流出血管外,引起皮下淤血的发生。
方法二——按压后上举手臂法 拔针后,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30~60秒后举手臂过头顶2~3分钟。比方法通过抬高肢体以降低肢体远端静脉压力,从而降低浅静脉充盈程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补充小知识~
正常人血小板疑血时间为2-5分钟,有研究表明,各种型号的针头拔针后按压5分钟,已能有效预防皮下淤血。而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者、口服拜阿司匹林者、或注射抗凝剂者则需要按压8-10分钟。按压充分,血管壁针眼处血小板凝聚力增强,利于止血。
穿刺肢体拔针后半小时内不可过度活动,而日不能穿刺侧的手握、推、提重物,同时减少肢体的上下左右甩动,防止血管压力突变,导至冲开刚闭合的针眼引起皮下淤血。那么这个时候,尽可能将手抬高,高于心脏位置,以利于静脉回流。
上一篇:浅谈痛风
下一篇:酒后憋尿易导致膀胱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