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磊
来源:中医科
借冬至的风 ,传递温暖
愿你无波无折、平安健康
借冬至的雪,埋葬烦恼
愿你无忧无虑、笑口常开
冬至到了,川泌祝您开心快乐,好运连连!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最少,白天最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此后虽夜渐短而昼渐长,但地表热量积蓄越来越少,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到来。
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经九九八十一天,方能春回大地。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吸取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极为重视冬至养生。冬至养生,须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保暖御风寒
冬至养生,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
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注重潜藏养阴阳
《黄帝内经》云,冬主收藏。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于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确保身体健康。
潜藏养阳
中医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冬季寒冷至极,寒甚极易伤阳,而此时人体阳气多潜藏于内,故常感四肢冰冷、鼻塞流涕、感冒咳嗽等。
冬季要注重保养身体阳气,避免机体阳气耗散:尽量保持精神静谧,静心少虑,避免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避免过度运动,不超负荷运转,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潜藏养阴
《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就是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阴,来年多温病。
冬季藏阴当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滋阴养阴药食等。中医谓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阴液。如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导致大汗淋漓活动,在冬至当尽量少为。
药食同补温脾肾
所谓“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由于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用药食同补的食物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
食补宜温热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食养应注意要选用温补之品。
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鱼类、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
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
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药补重脾肾
可适当多食黑色食品。黑色入肾,与冬相应,肾藏精气,精气为生命之源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可以补足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汤等。这些食物大多能补益气血,温补脾肾。
当阳运动添活力
《黄帝内经》提倡:“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冬季时段,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很有必要。
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坚持锻炼可活动筋骨,运行气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
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中医科/谢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