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外科门诊,常常听到患者开口就说“医生,我有点儿肾虚”,还有些患者甚至会挂号到肾病科看肾虚。那么,“肾虚”究竟是个啥? 他和“肾病”是不是“两兄弟”呢?
先说说“肾病”。肾病顾名思义就是肾脏得病了,所以我们一般叫做肾脏病。肾脏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免疫伤害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和细菌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等。另外如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等疾病也会并发肾脏的病变。常见的分类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等,都属于肾脏病的范畴。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约为11% ~ 13%,我国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亿。
“肾虚”又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确,“肾虚”是一个中医概念。肾属五脏之一、先天之本,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繁衍。肾气盈亏反应肾脏及其相关的组织健康与否,涵盖了肾脏及肾经的气血循环,或功能与肾产生关联的器官组织,如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等问题。因此,中医“肾”的概念与解剖学上所称的肾脏有所不同。
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肾精化为肾气,其中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过度阳热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阴,亦称为元阴、真阴、真水。肾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肾阴则抑制或减缓人体的过度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减慢,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精神也趋于宁静内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