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磊
来源:中医科
冬季,作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自然界大地万物进入封藏和休眠状态,以待春日的焕发。在这段时间,人亦处于“封藏”时期,因此需要适度进补。在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三春打虎”的说法。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补”呢?
进补时
中医老师建议
应根据每个人体质来决定
气虚体质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化生不足造成的。常见症状:乏力、气短,精神萎靡不振、声低、倦怠、面色苍白等症状。
在冬季,气虚体质的人群在饮食方面应注重选择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人参、黄芪、龙眼肉、大枣等,同时减少摄取耗气的食物,如槟榔、生萝卜等。
血虚体质是由于营养失衡、久病耗损、脾胃功能不佳等因素所引发,其主要表现包括头晕、脱发、失眠、心悸气短、肢体麻木以及月经紊乱等。饮食调养:适量食用桑葚、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羊肝等食材,这些食物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阴虚亏损的表现通常包括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以及口燥咽干等。针对阴虚体质,饮食调养十分重要,应多摄入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食物,如芝麻、鸭肉、百合、鸡蛋、蜂蜜、燕窝、豆腐和梨等。同时,应减少燥烈辛辣食物的摄入。
表现包括四肢畏寒、精神不振、尿频、消化不良以及脉象细弱等。针对这种体质,在冬季时,建议增加牛肉、羊肉、韭菜、虾、胡桃肉、狗肉等食物的摄入,同时减少食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
上一篇:过年吃太撑 试试中医小妙招
下一篇:甲型/乙型流感病毒,你中招了没?